[货架]





点图进入相册




















说起情人一词,不管有多少弦外之音,你不能不承认,的确具有浪漫情调,充满赏心悦目的美感。但如今你不会有多少美妙的感觉,在中国人的印象里,情人是一个声誉很狼藉的词。


  当下热衷使用情人一词的是别有用心的商人,他们揣摩着社会和情人们的心理,把“情”当成诱饵,把“人”当成猎物,狠命地下手。因而与情人有关的消费都是高消费,慷慨解囊是情人消费的一大特色。商场里出售情人手表、情人套装,酒店里设情人座、情人间,娱乐场所里有情人包厢、情人包房等等,让你觉得情人就是大把花钱的机器,而不是有情有意的人。其实坐在情人包厢里的未必都是有情人,也许是一桩钱色交易,不存在一丝情。


  对情人问题感兴趣的还有作家。在作家们每年推出的数百部长篇小说中,你能找出多少不写情人的?或没有情人内容的?找不出几部来,作品全靠情人撑着,靠情人增光,靠情人添“色”。作家们可以因写情人挣版税,读者们可以因读情人来满足某种心理,书商们可以因卖情人而发大财。情人几乎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。


  值得玩味的,是中国人对情人一词的异化。情人的说法来自国外,我们传统的习惯是叫“小姘”,现在又有了“小蜜”(从秘书一词演化而来?)。


  女人不但“小”,而且还“姘”还“蜜”,除了猥亵,你还能看出与情有关,与浪漫有关,与美有关的意思吗?这些词汇与“情人”相比,是多么地等而下之啊。情人突出的是“情”,强调的是“人”,是有情的人。记得有一部电影叫《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》,其实何止是初恋时,几乎是穷其一生有些中国人都没懂爱情。


  即便现在,一说情人,有些人仍是一脸暧昧的表情,好似别人都在偷情,唯其自己最正经,正经得专爱捕风捉影,把窥视别人的隐情当成自己的乐趣,来填补自己无聊而空洞的生活。这种人不但缺少爱,缺少情,而且十分可怜可悲。


世上凑热闹的人总是很多,传媒与花店老板联手引进了“情人节”,然后爆炒。传媒的目的是给版面加点味精,以招睐看客;花店老板的理想是在情人节那天多卖出几捆玫瑰,发一笔时尚财。


  寻找情人是现代人的内心渴望,在真情日益失落的时代,这种渴望愈加强烈。可情人在哪里?那种靠利益交换的所谓情人,有多少真情可言呢?情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事,真情难寻。富裕阶层充满了情人故事,对他们来说,找一个或一打情人是小菜一碟,自愿献身甘当情人的人并不鲜见。这个阶层里的情人似乎对“情”以外的东西(如金钱、地位、官职、财富等)更感兴趣,由此让人怀疑他们“情”的品味和质量。倒是脚踏实地的平民百姓的一些情人故事更朴实更真挚也更感人。


  在情人这幕活剧中扮演主角的多半是男人,他们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场,因为拥有财富和地位,他们很容易拥有情人。而女人往往充当配角,处于被动的地位,她们常像轿车、别墅一样被当成私有财产让富裕的男人占有。这种情人是否有真情不得而知,但肯定缺少美。


  情人的概念依然很模糊,不怎么好界定,也没必要界定,依个人的感觉,怎么理解都行。对情人恨之入骨口诛笔伐的人,肯定是没有情人也找不到情人的破落文人、老古董、农会主席、革委会的小喽罗,他们无非是一群不争气的武大郎吃不着葡萄的骚狐狸。对情人大加颂扬赞不绝口的人,一定是发财的倒爷、官场的春风得意者、造反派头头、农民起义领袖、油头粉面的新派绅士,他们在享不尽的艳福中,兴奋得头晕脑胀,信口开河。





  情人就是有情的人,说简单就像一张白纸,单纯而洁白,说复杂就像一罐八宝粥,红黄蓝绿搅在一起,而且粘粘糊糊。最好的方式是淡化情人情结,别笑里藏刀心怀鬼胎,别故意把情人搞得像中国足球那样万众瞩目,最后灰溜溜地成为万人恨。但是,如果情人像流行歌曲一样泛滥成灾,那就一切都无从谈起了。















[货架][托盘][仓储笼][手推车][钢托盘][轻型货架][中型货架][重型货架][升降机][升降平台]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cfydl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